結語:創新是寂寞的事業
關于創新,任正非有過這樣一些觀點,十多年前講,“快三步是先烈,快半步是英雄”,講的是產品創新的節奏,與企業投入產出環境的均衡;2006年講 道,“創新就是在消滅自己,不創新就會被他人消滅”,講的是信息技術時代企業的創新困境與悖論,既反映著創新對華為的極端重要性,又表現著一種強大的危機 意識:很顯然,作為一家全球行業的領袖級企業,華為的創新理念已不能僅僅停留在投入產出比的考量上了,不能單純滿足于短中期的市場成功了,華為還應該朝前 邁出幾步,象愛立信等偉大企業一樣,在波濤洶涌的彼岸豎起整個行業的信號塔,更多地從技術追隨型的角色向“領航者”的角色轉變,2012實驗室的創立無疑 代表著這一轉型,2012-2013兩年間,華為的研發投入分別占銷售額14%、12.8%,相當部分投入到了面向未來的基礎科學研究。如果說,過往20 多年,華為的工程師商人文化奠定了華為的巨大成功,那么在今天,科學家與工程師正在共同構建華為作為全球領導者的未來戰略格局。
近些年,任正非大聲疾呼華為的高層管理者要在“一杯咖啡中吸收宇宙正能量” (咖啡是引爆人類靈感的助燃劑),近一階段,又對華為的高端科學家們喊話,要求他們每年至少有1/3到1/2以上的時間到全世界的大學、技術論壇、學術會 議上 “與全球的各類大人物們撞擊思想”,并且敢于和勇于做“技術思想領袖”。
關于創新人才,任正非的觀點很鮮明:“華為在未來的云里面不知會冒出來多少你看不見的領袖,別打擊,說不定這個人就是凡·高,就是貝多芬……我們正走 在大路上,要充滿信心,為什么在小路上走的人我們就不能容忍?誰說小路不能走成大路呢?……你想要做霸主就要容得天下可容納的東西。你們要容忍在核心網里 面出現異類人……”。
然而,2013年下半年以來,任正非關于創新的基調似乎變了,在不同場合以不同的話語告誡內部:當上上下下人人都在喊創新的時候,就是華為滅亡之日。 在特斯拉電動汽車以“龍飛船”的形象大放異彩時,任正非在干部大會上倡導“烏龜精神”——不被所謂的“互聯網潮動”所左右,不被路兩旁的鮮花所羈絆,堅定 信心地走自己的路——“進攻是最好的防御”,這就是任正非對華為的創新戰略的堅定回答。
創新是寂寞的事業,容不得非黑即白、否定一切、唯我代表潮流的“紅衛兵思維”,和敲鑼打鼓、大干快上的“大躍進思維”,如果所謂的“互聯網思維”要以 一場運動的方式呈現才叫做創新的話,任正非寧可選擇做“保守”的孤獨主義者。硅谷是全球的創新心臟,半個世紀以來,什么時候,硅谷的創新者們成天滿世界地 為自己造勢?為所謂的“創新革命”大張旗鼓地造神?真正的創新英雄們大多是寂寞人。
華為能夠有今天的成就,也得益于任正非和華為的15萬員工,在長達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對寂寞和孤獨的忍耐,對持續創新的堅守,以及對內外燥動的警惕。“忍者神龜”的喻意也許體現著科學精神、創新精神,乃至于真正的商業精神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