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鏈合創新效率分析
在鏈合創新中,競爭機制、擴散機制、傳導機制、學習機制等機制的運行會產生各種創新效應,如鏈合創新擴散機制產生溢出效應,學習機制產生學習效應,競爭機制產生競合效應,傳導機制產生鏈合效應,且在上述4個機制的運行過程中都存在協同效應。這些效應產生于鏈合創新系統,又反作用于鏈合創新系統,在這些效應的作用下,鏈合創新的效率要高于一般的合作創新。具體來說,鏈合創新的效率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見圖2):
圖2 鏈合創新的效應和效率
3.1 促成資源整合與共享,節約創新資源
鏈合創新使產業鏈內各個企業的創新資源得以整合和共享,從而提高鏈內創新資源的質量和利用效率。鏈合創新基于整條產業鏈優化整合創新資源,這種優化整合不是對各創新主體資源的簡單加總,而是對來源于各創新主體的資源進行有進有退、有取有舍的汲取、激活和有機融合,使其更具系統性和價值性,協同運作這些資源可以產生“1+1>2”的效應。鏈合創新中各創新主體之間的緊密聯系和相對集中的地理分布,為彼此間共享資源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和平臺,資源共享使一種資源可以在多個創新主體之間重復使用、多次使用,避免了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使資源在鏈內得到了最大限度利用,由于資源共享而產生的溢出效應和學習效應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
3.2 實現分工與聯動創新,縮短創新周期
鏈合創新中的創新主體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協作,彼此間形成一種優勢互補且關聯互動的聯動創新關系。鏈合創新中的分工把鏈內一個創新過程分解為若干創新環節,每一創新環節都由在這一方面最具優勢的創新主體來承擔,這種按照優勢進行的揚長避短的專業化分工使每一環節的創新時間大為縮短。在鏈合創新聯動中形成的波及、關聯、協同等效應,使各環節的創新活動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提高了創新效率,加快了創新速度。在產品和技術生命周期日益縮短的背景下,鏈合創新對創新周期的縮短意義重大。例如,在鏈合創新模式下,福田汽車產品設計開發和升級換代的周期縮短到3-5年,在2002 - 2005年,福田汽車實現了8個品牌研制開發和升級換代,帶動了中國商用車行業創新的進程。
3.3 防止出現鏈斷或環弱,促進產業鏈升級
鏈合創新的各創新主體是風險共擔、利益共存的共同體,這種共同體的強利益綁定關系使得各鏈環之間建立了穩定的、深層次的長期合作關系。鏈合創新基于產業鏈全局的創新觀念可以避免產業鏈某一環節的創新斷裂影響整個產業的運行,對產業安全的關注促進了鏈合創新中投入能力、配置能力、支撐能力及產出能力在各鏈環中的均衡配置,避免了某一環節因開發不足、開發盲區而成為制約整個產業發展的瓶頸。鏈合創新中優勢主導產業創新的擴散、傳導和輻射等效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升或彌補鏈內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技術進步和升級。
3.4 強化產業鏈優勢環節,提高產業鏈競爭力
鏈合創新中既存在合作中競爭的縱向鏈合關系,又存在競爭中合作的橫向競合關系。競爭是鏈合創新主體保持持續創新的動力,縱向鏈合關系中,各鏈環上創新主體對鏈合創新主導權的爭奪可以實現鏈內各環節的群體競爭優勢;橫向競合關系中,為爭取占優市場份額和鏈內生存權的競爭可以強化各鏈環的個體競爭優勢。無論是縱向競爭還是橫向競爭都在產業鏈中形成了一種“趕超效應”,在趕超效應的持續作用下,產業鏈整體競爭力不斷提高。合作可以壯大鏈合創新主體的創新能力,實現鏈合創新的規模效應。合作使各主體在創新中開展廣泛的協同,有效整合進行鏈合創新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和能力,通過協同協作充分發揮每一創新主體的特色和優勢,降低創新成本,實現創新的集群效益和規模效益,進而使產業鏈的整體效益倍增。
4 結語
由上文研究可以得出,鏈合創新是一種具有較高效率的合作創新,中國企業要想成為擁有核心技術、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大企業,就必須重視鏈合創新,置自己于相應的或者相關的產業鏈中。中國產業要想構建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產業鏈,就必須進行國內甚至國際化的鏈合,在與國外同類產業進行鏈合創新時,中國產業一方面要找準與國外鏈合的突破口,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增加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降低對國外的依附性。借助以產業鏈為紐帶的鏈合創新,構建具有我國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創新鏈、技術鏈和產業鏈,真正實現產業升級優化和技術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