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新舞動“中國芯”
發布時間:2014-10-20 關鍵詞:創新
人物簡介:

王學軍 沈鼓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王學軍,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西安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兼職教授;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多年來,他始終站在科研生產的第一線,積極主持企業技術創新活動,他主持設計了幾百臺大型離心壓縮機組、往復壓縮機和泵類產品的設計工作,有多個項目填補了我國離心壓縮機設計制造的空白。
人物觀點:
????近年來,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沈鼓集團”)不斷攻克風機技術上的難關,讓百萬噸級乙烯裝置用上“中國芯”,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引領中國風機行業技術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攻克重大項目技術難關
身為沈鼓集團總工程師的王學軍主持策劃了許多重大技術裝備的研制工作。他親自進行市場調研,參加企業重大項目的技術、商務談判、設計方案制訂和審查,一絲不茍地解決產品在研制過程中出現的關鍵問題。近兩年來,在他的帶領下,沈鼓集團公司共開發新產品782種1763臺,其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547種1320臺,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35種443臺。?
王學軍主持完成了百萬噸級乙烯裝置用裂解氣壓縮機、丙烯壓縮機,百萬千瓦核二級泵樣機,大推力往復式壓縮機、大型單級循環氣壓縮機、天然氣長輸管線用大型壓縮機和大型PTA裝置用壓縮機等多臺世界級新產品的研制工作,產品的研制成功,使沈鼓集團在大型離心壓縮機、往復壓縮機和核泵領域研發能力躋身于世界先進企業的行列。?
近年來,沈鼓集團先后承擔了國家重點工程百萬噸級裂解氣壓縮機、百萬噸級丙烯壓縮機和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百萬噸PTA裝置用壓縮機組、西氣東輸工程用管線壓縮機,百萬千瓦核二級泵;國家重大專項kkAP1000核主泵等一系列新產品的開發研制工作。為了全面完成新產品的研制任務,他認真主持每個項目的整體方案設計和科研項目的攻關工作,攻克了百萬噸級裂解氣壓縮機、百萬噸級丙烯壓縮機和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百萬千瓦核二級泵樣機,大推力往復式壓縮機、大型單級循環氣壓縮機、百萬噸PTA裝置用壓縮機組和天然氣長輸管線用大型壓縮機等研制過程中的技術關鍵,成功地開發出一系列世界級新產品。
kk百萬噸級乙烯裝置用裂解氣壓縮機和丙烯壓縮機研制成功,使我國大型石化設備制造能力提高到世界先進水平,挺進了世界先進壓縮機制造企業的行列。
kk百萬千瓦核二級泵樣機開發成功,實現了我國核二級泵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使沈鼓成為國內率先具備核二極泵研發、制造能力的企業,并成為核電領域的重要供貨商。
kk大推力往復式壓縮機研制成功,使沈鼓集團成為國際上少數能夠生產125噸活塞力往復式氫氣壓縮機的企業之一。?
kk大型單級循環氣壓縮機自主研發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使沈鼓集團在高壓、單級組裝式壓縮機研制領域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打破了該類產品被國外長期壟斷的格局。
kk百萬噸PTA能量回收工藝空氣壓縮機組研制成功,標志著我國高效化工尾氣能量回收膨脹機、組裝式透平壓縮機設計制造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kk長輸管線壓縮機的研制成功,使我國重大能源工程西氣東輸項目不再受制于人,對促進我國石油工業發展,保證國家經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引領行業技術不斷超越?
沈鼓集團在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產品的極端重要性決定了沈鼓必須肩負起強盛民族裝備制造業的崇高責任,也必將要承擔起裝備中國,走向世界的神圣使命。因此,王學軍根據國際技術發展趨勢,結合企業中長遠和年度新產品開發的需要,及時制訂沈鼓集團技術發展目標和攻關方向,并帶領技術人員完成了一系列企業急需的科研開發工作,提升了企業的核心技術水平。
在王學軍的主持下,整體銑制三元閉式葉輪的開發成功,不僅填補了國內風機制造技術的空白,打破了國外企業在該領域的壟斷,還標志著沈鼓成為國際上僅有的兩家掌握三元閉式葉輪整體銑制加工工藝的企業之一。T型基本級系列完善,將T系列基本級的效率提高了2%;跨音速重介質基本級開發,其效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離心壓縮機排氣蝸殼的優化設計,提高了整機效率2%,降低了機器的運行成本;大加(抽)氣結構設計,大大提高了離心壓縮機組的效率;大型焊接機殼結構優化,大幅度降低了機組重量,提高了機組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設計的精確性和先進性;轉子-軸承-密封系統非線性動力特性分析軟件的開發成功,將沈鼓解決轉子系統復雜振動問題的手段擴展到非線性領域,使沈鼓在解決轉子非線性狀態下故障的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型離心壓縮機葉輪可靠性研究,首次提出了包括靜強度、動力特性、流固耦合、疲勞設計分析在內的葉輪安全可靠性分析流程和校核準則,為葉輪疲勞設計提供了理論支撐。
他除了組織企業科研攻關工作外,自己還親自承擔國家、省、市等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工作,先后承擔大型先進壓水堆AP1000屏蔽電動泵制造技術和大型煤化工裝置用離心壓縮機等國家科技計劃11項。承擔“大型乙烯裝置用離心壓縮機技術攻關”等省計劃10項,承擔“百萬千瓦核主泵研制”等沈陽市科技攻關計劃12項,“百萬千瓦核主泵研制”等沈陽市科技攻關計劃12項。
王學軍通過攻關取得了大量的創新性成果,實現了我國風機和泵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和產品創新,其中百萬噸乙烯裝置用模型級和整體銑制三元葉輪加工技術等18項單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核級泵水力模型等160項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些項目的研究成功,提升了企業整體技術水平,滿足了國家重大技術裝備需求,他本人榮獲國家科技部“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
創新科研人員考評機制
在組織企業創新工作中,王學軍把人才作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關鍵。他組織制訂了《技術創新項目獎勵管理規定》、《優秀專家、優秀骨干和優秀帶頭人評選辦法》、《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條例》等20多項科技政策,采取各種方式改善科技人員待遇和工作環境。組織開展繼續教育工程,把培養年輕一代離心壓縮機和泵類產品專業技術人才作為自已應該承擔的職責。三年間,王學軍培養研究生總數112人,為技術人員授課時間累計達500小時,有效地提高了科技人員的技術及業務素質,形成了沈鼓完整的技術人才體系,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增強了后勁。?
加快企業技術創新步伐?
由于大型透平壓縮機涉及氣體動力學、轉子動力學、傳熱學、材料力學、自動控制等專業,是先進單元技術的集成。任何一所大學、一家研究所都很難開發出整臺全新的產品。為了使企業風機設計制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王學軍積極主張堅持以技術創新促進科技進步,在國家認定技術中心的基礎上,他積極建議組建技術分中心,不辭辛苦,親自深入各大學走訪。在他的辛勤努力下,沈鼓集團已在大連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北大學、浙江大學建立了四個技術分中心和沈鼓研究院、沈鼓大工研究院、沈鼓西安交大研究院。目前,沈鼓集團已經形成了以企業技術中心為創新主體,跨地區的“三院四中心”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新格局。為超前的研究、開發新一代產品,解決企業風機技術理論方面的難題,滿足了沈鼓技術發展的需要。
王學軍憑借扎實的技術功底和豐富的技術經驗為沈鼓的技術發展和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在他的努力下,企業技術創新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企業先后獲得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創新型企業等。由他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中有24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2項、二等獎10項,發表論文25篇,獲得專利10項(專利號:ZL200810230325.3),并被授予沈陽市十大科技英才、沈陽市科技振興獎個人和沈陽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王學軍同志不愧為引領世界級風機國產化的科技領軍人才,他帶動了我國風機行業的進步和發展。
攻克重大項目技術難關
身為沈鼓集團總工程師的王學軍主持策劃了許多重大技術裝備的研制工作。他親自進行市場調研,參加企業重大項目的技術、商務談判、設計方案制訂和審查,一絲不茍地解決產品在研制過程中出現的關鍵問題。近兩年來,在他的帶領下,沈鼓集團公司共開發新產品782種1763臺,其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547種1320臺,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35種443臺。?
王學軍主持完成了百萬噸級乙烯裝置用裂解氣壓縮機、丙烯壓縮機,百萬千瓦核二級泵樣機,大推力往復式壓縮機、大型單級循環氣壓縮機、天然氣長輸管線用大型壓縮機和大型PTA裝置用壓縮機等多臺世界級新產品的研制工作,產品的研制成功,使沈鼓集團在大型離心壓縮機、往復壓縮機和核泵領域研發能力躋身于世界先進企業的行列。?
近年來,沈鼓集團先后承擔了國家重點工程百萬噸級裂解氣壓縮機、百萬噸級丙烯壓縮機和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百萬噸PTA裝置用壓縮機組、西氣東輸工程用管線壓縮機,百萬千瓦核二級泵;國家重大專項kkAP1000核主泵等一系列新產品的開發研制工作。為了全面完成新產品的研制任務,他認真主持每個項目的整體方案設計和科研項目的攻關工作,攻克了百萬噸級裂解氣壓縮機、百萬噸級丙烯壓縮機和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百萬千瓦核二級泵樣機,大推力往復式壓縮機、大型單級循環氣壓縮機、百萬噸PTA裝置用壓縮機組和天然氣長輸管線用大型壓縮機等研制過程中的技術關鍵,成功地開發出一系列世界級新產品。
kk百萬噸級乙烯裝置用裂解氣壓縮機和丙烯壓縮機研制成功,使我國大型石化設備制造能力提高到世界先進水平,挺進了世界先進壓縮機制造企業的行列。
kk百萬千瓦核二級泵樣機開發成功,實現了我國核二級泵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使沈鼓成為國內率先具備核二極泵研發、制造能力的企業,并成為核電領域的重要供貨商。
kk大推力往復式壓縮機研制成功,使沈鼓集團成為國際上少數能夠生產125噸活塞力往復式氫氣壓縮機的企業之一。?
kk大型單級循環氣壓縮機自主研發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使沈鼓集團在高壓、單級組裝式壓縮機研制領域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打破了該類產品被國外長期壟斷的格局。
kk百萬噸PTA能量回收工藝空氣壓縮機組研制成功,標志著我國高效化工尾氣能量回收膨脹機、組裝式透平壓縮機設計制造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kk長輸管線壓縮機的研制成功,使我國重大能源工程西氣東輸項目不再受制于人,對促進我國石油工業發展,保證國家經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引領行業技術不斷超越?
沈鼓集團在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產品的極端重要性決定了沈鼓必須肩負起強盛民族裝備制造業的崇高責任,也必將要承擔起裝備中國,走向世界的神圣使命。因此,王學軍根據國際技術發展趨勢,結合企業中長遠和年度新產品開發的需要,及時制訂沈鼓集團技術發展目標和攻關方向,并帶領技術人員完成了一系列企業急需的科研開發工作,提升了企業的核心技術水平。
在王學軍的主持下,整體銑制三元閉式葉輪的開發成功,不僅填補了國內風機制造技術的空白,打破了國外企業在該領域的壟斷,還標志著沈鼓成為國際上僅有的兩家掌握三元閉式葉輪整體銑制加工工藝的企業之一。T型基本級系列完善,將T系列基本級的效率提高了2%;跨音速重介質基本級開發,其效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離心壓縮機排氣蝸殼的優化設計,提高了整機效率2%,降低了機器的運行成本;大加(抽)氣結構設計,大大提高了離心壓縮機組的效率;大型焊接機殼結構優化,大幅度降低了機組重量,提高了機組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設計的精確性和先進性;轉子-軸承-密封系統非線性動力特性分析軟件的開發成功,將沈鼓解決轉子系統復雜振動問題的手段擴展到非線性領域,使沈鼓在解決轉子非線性狀態下故障的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型離心壓縮機葉輪可靠性研究,首次提出了包括靜強度、動力特性、流固耦合、疲勞設計分析在內的葉輪安全可靠性分析流程和校核準則,為葉輪疲勞設計提供了理論支撐。
他除了組織企業科研攻關工作外,自己還親自承擔國家、省、市等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工作,先后承擔大型先進壓水堆AP1000屏蔽電動泵制造技術和大型煤化工裝置用離心壓縮機等國家科技計劃11項。承擔“大型乙烯裝置用離心壓縮機技術攻關”等省計劃10項,承擔“百萬千瓦核主泵研制”等沈陽市科技攻關計劃12項,“百萬千瓦核主泵研制”等沈陽市科技攻關計劃12項。
王學軍通過攻關取得了大量的創新性成果,實現了我國風機和泵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和產品創新,其中百萬噸乙烯裝置用模型級和整體銑制三元葉輪加工技術等18項單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核級泵水力模型等160項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些項目的研究成功,提升了企業整體技術水平,滿足了國家重大技術裝備需求,他本人榮獲國家科技部“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
創新科研人員考評機制
在組織企業創新工作中,王學軍把人才作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關鍵。他組織制訂了《技術創新項目獎勵管理規定》、《優秀專家、優秀骨干和優秀帶頭人評選辦法》、《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條例》等20多項科技政策,采取各種方式改善科技人員待遇和工作環境。組織開展繼續教育工程,把培養年輕一代離心壓縮機和泵類產品專業技術人才作為自已應該承擔的職責。三年間,王學軍培養研究生總數112人,為技術人員授課時間累計達500小時,有效地提高了科技人員的技術及業務素質,形成了沈鼓完整的技術人才體系,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增強了后勁。?
加快企業技術創新步伐?

王學軍憑借扎實的技術功底和豐富的技術經驗為沈鼓的技術發展和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在他的努力下,企業技術創新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企業先后獲得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創新型企業等。由他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中有24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2項、二等獎10項,發表論文25篇,獲得專利10項(專利號:ZL200810230325.3),并被授予沈陽市十大科技英才、沈陽市科技振興獎個人和沈陽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王學軍同志不愧為引領世界級風機國產化的科技領軍人才,他帶動了我國風機行業的進步和發展。
責任編輯:葉忠春
上一篇:林左鳴:發展航空發動機不能單打一
下一篇:柳工:國企改革的“老樹新枝”
相關評論
相關動態
相關知識
公共服務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