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個詞的曝光度陡然增加,這個詞就是工業4.0。關于這個概念,有很多廣為流傳的理論,比如工業4.0消滅淘寶只需10年;工業4.0可將生產成本降低四成,一舉淘汰世界工廠,等等諸如此類。
聽起來很夸張,那么什么是工業4.0呢?這個源自德國的熱詞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簡稱。工業1.0從蒸汽機的發明開始;工業2.0從1870年引進分工勞作的流水線開啟;工業3.0是1969年開始的利用電力和IT系統升級自動化生產。而工業4.0,將是智能生產-通過信息物理系統的應用,打通所有生產環節的數據壁壘,無線網掌控一切。簡單而言,如果說現在的自動化生產是人與機器對話,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就是工業4.0實現的是機器與機器對話,是更進一步的智能化。
三大傳說是真的嗎?
關于工業4.0,市場上流傳著三個傳說。
傳說一,工業4.0是革命性改變。
對于這個傳說,德國寶馬集團一位工業4.0生產專家并不認同,他認為工業4.0絕不是'革命性改變'",而是不斷改進生產系統的日常工作。而德國企業戰略專家貝格則表示。工業4.0其實是關于創造力的:通過技術革新來獲取競爭力。但要強調的是"物聯網",也要有"物"才能玩得轉,自動化設備才是根本。
傳說二,工業4.0可將總生產成本降四成。
確實有這種說法,不過雖然"工業4.0"很強大,可以優化整個價值鏈,進而節省成本,但無法,也不應該用簡單的百分比來來衡量。此外,工業4.0也不代表"無人化生產",甚至未必一定是自動化程度加深。其實工業4.0的關鍵是采用新技術的合理應用。舉個例子,就是通過機器人和人力組合,讓機器人承擔繁重的體力勞動,可以極大地改善不合理的工作流程。
傳說三,工業4.0是一個德國問題。
工業4.0的概念源自德國,不過如果說工業4.0只是一個德國的問題,那未免有些狹隘。比如,德國的寶馬汽車公司在4大洲14個國家有29個工廠。僅此一個原因,就足以說明工業4.0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對全球每一個工廠都同等重要。經濟全球化時代,工業4.0是全世界、全人類都面臨的共同機遇和挑戰。
工業4.0的三大傳說并不準確,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工業4.0概念發源地德國已經走在了追求和探索工業4.0的路途中。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去年10月底德國漢堡的IT峰會上鼓舞士氣說,將數字科技與工業產品以及物流相連接,也就是工業4.0,德國有機會拔得頭籌。而現實中,德國工業企業追求工業4.0的過程要樸實得多,很多科技進步都融入在日常生產的點滴中。一個比喻很形象,工業4.0就像是在做一個拼圖,你看得到每一塊碎片,但要看到整個圖景還需要些時間。
專家:消滅淘寶、淘汰世界工廠不可能
雖然看到工業4.0的全部圖景還需要時間,不過很多關于工業4.0的理論已經在中國廣為流傳。安邦咨詢高級研究員賀軍認為,消滅淘寶、淘汰世界工廠不太可能。
賀軍:工業4.0和淘寶不是一個彼此替代的關系,淘寶是通過網絡提供了便利交易的一種條件。但是工業4.0是產業智能化,它與淘寶應該不構成一種替代關系。世界產業體系和經濟體系是分為不同的層次的,因此,說工業4.0全面的消滅世界工廠的話,這個說法有點太夸張了。因為世界也需要有4.0的工廠,也需要有3.0的,也許還有2.0的。就像世界國家經濟水平的話,發展程度都不一樣。
路漫漫其修遠兮,中國工業4.0待起步
消滅淘寶、淘汰世界工廠雖然不太可能,但工業4.0是中國經濟轉型和企業發展的努力方向。從去年到今年,曝光度增加的工業4.0概念也給中國制造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天下財經編輯昨晚采訪了一些國內知名的大制造業企業,不過很多企業對工業4.0似乎并不愿意多談,有的則表示對工業4.0的概念還比較陌生。
相關負責人1:這方面我可能不是太了解。
相關負責人2:應該還是沒有具體到一個企業吧,是個趨勢問題吧。
賀軍認為,工業4.0對于中國企業來說,看得多,做得少,這確是目前的實情,也意味著中國和4.0還有不小的差距。
賀軍:這些企業對工業4.0表現得不是很熟悉或者不愿意多談,我想可能反映了中國這些企業對工業4.0真實的認識的狀況。這個概念在全世界來說也是比較新的,主要是制造業很發達的德國在推動。
記者:那差距您覺得在哪里呢?
賀軍:中國呢我們是世界工廠2.0,但是別人提出來工業4.0,所以說這里頭的差距是很大的。我們跟人家感覺差兩代或三代。
不過,作為世界工廠,在工業4.0的大潮中,中國是有優勢的,挑戰也意味著機遇。
賀軍:中國現在有一個巨大的市場,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的工業和服務業提供一個市場合作空間。第二,中國的市場體系,中國的產業體系,中國的技術層次,都是很復雜的。因此,多元性也能為吸納各個層級的技術或創新提供一種空間。
聽起來很夸張,那么什么是工業4.0呢?這個源自德國的熱詞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簡稱。工業1.0從蒸汽機的發明開始;工業2.0從1870年引進分工勞作的流水線開啟;工業3.0是1969年開始的利用電力和IT系統升級自動化生產。而工業4.0,將是智能生產-通過信息物理系統的應用,打通所有生產環節的數據壁壘,無線網掌控一切。簡單而言,如果說現在的自動化生產是人與機器對話,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就是工業4.0實現的是機器與機器對話,是更進一步的智能化。
三大傳說是真的嗎?
關于工業4.0,市場上流傳著三個傳說。
傳說一,工業4.0是革命性改變。
對于這個傳說,德國寶馬集團一位工業4.0生產專家并不認同,他認為工業4.0絕不是'革命性改變'",而是不斷改進生產系統的日常工作。而德國企業戰略專家貝格則表示。工業4.0其實是關于創造力的:通過技術革新來獲取競爭力。但要強調的是"物聯網",也要有"物"才能玩得轉,自動化設備才是根本。
傳說二,工業4.0可將總生產成本降四成。
確實有這種說法,不過雖然"工業4.0"很強大,可以優化整個價值鏈,進而節省成本,但無法,也不應該用簡單的百分比來來衡量。此外,工業4.0也不代表"無人化生產",甚至未必一定是自動化程度加深。其實工業4.0的關鍵是采用新技術的合理應用。舉個例子,就是通過機器人和人力組合,讓機器人承擔繁重的體力勞動,可以極大地改善不合理的工作流程。
傳說三,工業4.0是一個德國問題。
工業4.0的概念源自德國,不過如果說工業4.0只是一個德國的問題,那未免有些狹隘。比如,德國的寶馬汽車公司在4大洲14個國家有29個工廠。僅此一個原因,就足以說明工業4.0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對全球每一個工廠都同等重要。經濟全球化時代,工業4.0是全世界、全人類都面臨的共同機遇和挑戰。
工業4.0的三大傳說并不準確,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工業4.0概念發源地德國已經走在了追求和探索工業4.0的路途中。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去年10月底德國漢堡的IT峰會上鼓舞士氣說,將數字科技與工業產品以及物流相連接,也就是工業4.0,德國有機會拔得頭籌。而現實中,德國工業企業追求工業4.0的過程要樸實得多,很多科技進步都融入在日常生產的點滴中。一個比喻很形象,工業4.0就像是在做一個拼圖,你看得到每一塊碎片,但要看到整個圖景還需要些時間。
專家:消滅淘寶、淘汰世界工廠不可能
雖然看到工業4.0的全部圖景還需要時間,不過很多關于工業4.0的理論已經在中國廣為流傳。安邦咨詢高級研究員賀軍認為,消滅淘寶、淘汰世界工廠不太可能。
賀軍:工業4.0和淘寶不是一個彼此替代的關系,淘寶是通過網絡提供了便利交易的一種條件。但是工業4.0是產業智能化,它與淘寶應該不構成一種替代關系。世界產業體系和經濟體系是分為不同的層次的,因此,說工業4.0全面的消滅世界工廠的話,這個說法有點太夸張了。因為世界也需要有4.0的工廠,也需要有3.0的,也許還有2.0的。就像世界國家經濟水平的話,發展程度都不一樣。
路漫漫其修遠兮,中國工業4.0待起步
消滅淘寶、淘汰世界工廠雖然不太可能,但工業4.0是中國經濟轉型和企業發展的努力方向。從去年到今年,曝光度增加的工業4.0概念也給中國制造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天下財經編輯昨晚采訪了一些國內知名的大制造業企業,不過很多企業對工業4.0似乎并不愿意多談,有的則表示對工業4.0的概念還比較陌生。
相關負責人1:這方面我可能不是太了解。
相關負責人2:應該還是沒有具體到一個企業吧,是個趨勢問題吧。
賀軍認為,工業4.0對于中國企業來說,看得多,做得少,這確是目前的實情,也意味著中國和4.0還有不小的差距。
賀軍:這些企業對工業4.0表現得不是很熟悉或者不愿意多談,我想可能反映了中國這些企業對工業4.0真實的認識的狀況。這個概念在全世界來說也是比較新的,主要是制造業很發達的德國在推動。
記者:那差距您覺得在哪里呢?
賀軍:中國呢我們是世界工廠2.0,但是別人提出來工業4.0,所以說這里頭的差距是很大的。我們跟人家感覺差兩代或三代。
不過,作為世界工廠,在工業4.0的大潮中,中國是有優勢的,挑戰也意味著機遇。
賀軍:中國現在有一個巨大的市場,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的工業和服務業提供一個市場合作空間。第二,中國的市場體系,中國的產業體系,中國的技術層次,都是很復雜的。因此,多元性也能為吸納各個層級的技術或創新提供一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