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器材讓人耳目一新
隨著高速、高產細紗機的出現,與之相適應的器材應運而生,細紗羅拉速度加快,相應加壓增大,膠輥握持纖維動摩擦系數增大,高彈低硬度鉗口握持面長度比中彈性高硬度膠輥更加有利于纖維的牽伸運動,有利于改善條干CV%值、斷頭、毛羽等質量指標。
膠輥因材質與工藝的創新正在發生著意想不到的變化。丁腈橡膠膠輥多年前開發出了65度軟彈性膠輥,使紗線條干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但丁腈橡膠如果低于60度,重壓下,橡膠中分子鏈很快斷裂,壽命大大縮短。有企業反映,即使選擇日本膠輥,渦流紡使用的丁腈膠輥在紡滌綸、滌棉、人棉時短則使用一周,長則20天,膠輥就嚴重起槽,每年膠輥更換費用在100元左右。但浙江三門的中瑞聚氨酯生產廠,采用全新歐洲生產工藝,用液態混合及獨特配方取代傳統固態混合,無需擔心產品表面有氣孔及雜質、硬度不勻等問題,打破了過去固有的聚氨酯只是使用壽命長,質量不如丁腈橡膠的陳舊看法,使用壽命及質量指標超過日本產品,在新疆、江蘇、浙江等地的紡紗廠受到追捧。
新型聚氨酯抗臭氧性能遠勝丁腈橡膠,拉伸強度和撕裂強度遠比丁腈橡膠高,且硬度范圍更大,最低硬度可做到55度,在紡制純棉精梳紗及化纖混紡紗可在同等條件做到最小錠差,毛羽極差、更好的強力CV%值與條干CVb值。新型聚氨酯回復彈性、吸收振動能量明顯好于丁腈橡膠,耐油性能和耐臭氧性能極強,低溫性能出色,添加導電材料,其抗靜電性能和防纏繞性能優于丁腈橡膠,是高品質、高支紗新的選擇。
雖然用新型聚氨酯價格偏貴,但卻能提供更大價值。經過權威部門檢測,聚氨酯磨損度僅為丁腈橡膠的45%。以一萬錠作為計算標準,普通丁腈膠輥4.5元,平均使用6個回磨周期,用新型聚氨酯可增加3個周期,則可節約2.25萬元;無需涂料處理,萬錠年可節約2000元;由于同等條件降低搖架壓力,每臺(500錠)每天節電12度,萬錠年可節電6.72萬元;膠輥間減少用工與磨床磨膠輥用電折萬錠0.8萬元,幾項加在一起可節省近10萬元。如果考慮新型聚氨酯抗卷繞增加產量1%及提高質量附加值200元/噸,以平均紗支32支,年產量1500噸,增加產量15噸(工本費5000元/噸)兩項增效37.5萬元,即采用新型聚氨酯后萬錠節約和增效至少47.47萬元。
鋼領型號及鋼領、鋼絲圈表面特性是決定紗線系統能否高效率的關鍵,配置得當不僅幫助提高鋼領、鋼絲圈之間潤滑膜的附著力,還能改善摩擦區運行性能,降低鋼絲圈的磨損。好的鋼絲圈幾乎無走熟期,使用周期較普通鋼絲圈延長1~3倍。高品質鋼絲圈,鋼絲圈差異極小,穩定氣圈,減小錠差,成紗毛羽、棉結少。
同樣,在細紗高速及紡制緊密紡紗使用的鋼領,尤其是鋼絲圈完全依賴進口,一盒進口鋼絲圈價格為800元,是普通鋼絲圈的20倍以上。重慶金貓、常州航月等企業通過與高校攻關及引進國外部分先進技術,目前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如常州航月一款類似ELudr的鋼絲圈,每盒價錢大概150元左右,雖貴卻物有所值,紡紗廠擋車工用后都不愿再換其他鋼絲圈。
抓好性價比科學控成本
企業在成本控制中下達三四項指標即可,如用棉量控制大成本,用水、用電、用氣控制能耗,勞動生產率控制用工等根據產品附加值控制性價比。
性價比不是一般意義的貨比三家,而是由客戶產品質量要求,生產管理全過程的損耗,生產總效率,總核算成本。比如華茂集團為了確保質量長期穩定,選用器材也必須長期穩定可靠,有利保全保養維修方便、減少工時、減少操作斷頭,提高生產效率。未來的紡紗發展方向是實現無人化,全自動化生產,這就對器材提出很高的要求。
目前,進口針布梳棉、精梳新型針布使用壽命均在3~4年,鋼領可達5年以上,膠輥可達3年以上。國內產品差距較大的仍然是針布和膠輥。膠輥每隔幾個月磨礪一次,并加油污染膠輥表面,每磨礪一次直徑變小,加壓變小,工藝變化過多,影響產品批次間的質量,加上高溫高濕膠輥加大上涂料,這種污染環境及影響操作工健康的處理方法早已被國外所淘汰。所以,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耐磨少磨免加油的膠輥將被普及。
企業的生產經營應遵循市場規律,科學理性進行生產管理。企業經營者應改變陳舊的觀念和理念,算賬的原則要全面、系統、科學。細紗工序是體現效益的關鍵工序,膠輥、膠圈及鋼領、鋼絲圈又是細紗關鍵器材,控制好性價比做到細紗機在高速、高效、高質量的條件下生產,才能獲得整體效能及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