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寧波舉行的中國智慧城市技術與應用產品博覽會上,智能送餐機器人亮相,可根據指令直接將食物送到客人桌前。CFP供圖
“在鼓樓幫我訂一家好吃的餐廳,帶寵物狗。”
“這家潮汕砂鍋粥味道相當不錯,您覺得怎么樣?”
“已在此地為您找到可以帶寵物的餐廳,是否需要推薦周邊的寵物美容院?”
9月8日,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在百度世界大會上鄭重推出了一款名為“度秘”的聊天機器人,除了可以和人對答如流外,還可以支持餐飲外賣等O2O服務。就在當天,支付寶也推出可以根據上下文判斷句意的機器人客服,而騰訊網則發出了機器人利用大數據寫出的第一篇新聞稿。
不知不覺,機器人這個聽上去科幻、似乎遙不可及的技術,已快速潛入我們的生活,與衣食住行的鮮活生活場景交織在一起。“機器人未來會像汽車、飛機一樣普及,他們會成為我們家庭的一員。”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預言。
BAT爭相發布虛擬機器人
一周之內,BAT三巨頭都發布了自己的機器人,這樣的節奏此前從未有過。
未來的搜索會是什么樣子?還會去打開屏幕上的搜索框去尋找答案嗎?在李彥宏看來,一個跟秘書一樣的機器人才是未來的搜索方式。“我們的工程師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度秘’,希望它能提供秘書化搜索服務”。李彥宏表示,“度秘”的第一個落地平臺是移動互聯網應用手機百度6.8版本,當用戶打開該app,即可以調出機器人助理。李彥宏表示,希望“度秘”成為連接人與服務的入口,即O2O的入口。
“騰訊開始采用機器人寫稿,記者們是否已哭暈?”騰訊財經開發的寫稿機器人Dreamwriter發出第一篇稿后,以此為標題的新聞在朋友圈廣為流傳。機器人撰寫的這篇報道標題為“8月CPI漲2%創12個月新高”。這篇稿子引用了統計局的數據,還分別有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以及銀河證券等分析師對數據的分析和預測,與媒體記者日常的消息稿無異。
而在支付寶9.0版本“我的客服”界面內,本周入駐了3個帥哥美女:小俊、糖糖和安娜,3個真人頭像的背后其實是支付寶的智能機器人客服。與此前設定固定的套話回復不同,支付寶的智能機器人客服能理解非常口語化的問題,根據上下文信息推斷用戶所提問題的真正含義,并且對不完整的提問也能做出準確回復,更加迅速和智能地服務用戶。
繼此前蘋果和微軟推出語音助手后,中國的巨頭們也開始加快在人工智能領域開疆拓土。
順暢溝通還有點難
不管是可以送咖啡的度秘還是喜歡調侃的微軟小冰,機器人不再只是站在流水線上冷冰冰的自動化工業設備。
白領鄭欣欣在自己家里和遠在浙江的爸媽家里都裝了一款名為小魚在家“智能攝像頭”。對于鄭欣欣來說,她幾乎沒有意識到,自己買的攝像頭實際上已部分完成了一個機器人的功能。
由于是北漂一族,鄭欣欣兩歲半的兒子在北京和浙江兩地住,為了彌補分離的思念,她買了兩臺機器人模樣的小魚攝像頭。攝像頭可以根據人的位置自動轉動方向,隨時實現兩地家庭的視頻聊天,就像在一個房間里聊天一樣。你不需要湊到攝像頭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打開手機接通視頻通話。此外,這個攝像頭還可以和人對話,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問它。“老爸已經很習慣對著攝像頭喊:小魚,放首兒歌吧?小魚,明天幾度?”鄭欣欣說。
不過,從記者調查的情況來看,目前想實現與聊天機器人的順暢溝通并不是那么容易。“我想讓機器人幫我買一碗拉面,反復溝通了多次,機器人都沒理解我的意思,最后還是自己打開手機在外賣app上操作,白白浪費了我半個多小時。”愛嘗鮮的張玉在嘗試了幾次用機器人叫外賣失敗后,開始喪失使用機器人的興趣。而即便是被業界譽為最會交流的微軟小冰,也經常因“失靈”被吐槽。
機器人能當生活伴侶?
盡管還剛剛起步,人們對智能機器人相伴的生活還是充滿期待。
“《超能陸戰隊》中對主人照顧得無微不至的‘大白’,真讓人動心。”鄭欣欣表示,她希望現在的虛擬聊天機器人能加快進化速度。
實際上,國內已經有商家瞄準了生活機器人的廣闊市場。今年8月,青島克路德機器人有限公司最新研發的機器人管家——“哇歐”已經面世。這個與《機器人總動員》中“伊芙”有些神似的機器管家,被認為是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家用機器人,計劃明年正式量產。
據稱,這款機器人管家能與智能家電互聯,溫度較高時會自動打開空調;房間臟了,會指揮掃地機器人清理衛生;能檢測家里是否有火情、煤氣是否泄漏;借助人臉識別功能發現是否有陌生人闖入,并及時報警。此外它還是一個生活助手,能幫你設計出行路線,能與老人聊天,教孩子唱兒歌……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家用機器人市場2015年將達150億美元。隨著智能家電的推廣和人際交互技術在醫療、信息產業中的普及,家用機器人有望成為繼電腦和手機之后,大批量進入家庭的消費類電子產品。而且無論虛擬機器人還是實體機器人,未來都會成為各種互聯網應用的集成終端,這也正是互聯網巨頭巨資投入競逐人工智能風口的原因。
在百度總裁張亞勤看來,未來沒有智能機器人的日子,你可能難以適應,就像現在如果沒有互聯網、沒有手機,你將無法生活一樣。“從你睡醒睜開眼的那一刻,你已經生活在一個智能機器人充斥的環境中:智能衛浴會為你自動調節洗浴水溫,智能廚房會為你自動烹飪早餐;等你出門上班時,交通工具會是一個無人駕駛的機器人汽車;當你走進辦公室,你的智能桌子會立刻感應到,為你打開郵箱和一天的工作日程表……”張亞勤如此勾勒未來人工智能普及的生活場景。
不過,以目前的技術現狀,家家有個貼心“大白”的夢想還需要一段時間。即便是走路這個看似簡單的人類行為,對機器人來說都還十分困難,更別說與人的深度溝通和交流。
中國計算機科學資深專家姚期智院士認為,過去20年,中國在機器視覺、機器人設計、智能像素等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已有非常可觀的躍進,但比起世界最先進水平,仍需要繼續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