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不久前,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董事長兼CEO杰夫·伊梅爾特來華,他一路拜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及相關合作伙伴,繼續推廣其“工業互聯網”的戰略,并為GE推出的基于云服務的軟件平臺Predix在中國獲得更多的用戶鋪路。近日,GE工業互聯網大中華區總經理楊濤又在2015鳳凰LINK+大會上放言:“2030年工業互聯網將產生15萬億元經濟價值。”
8月5日,GE向全球正式發布了Predix,楊濤強調,這是第一款專門為工業數據分析而開發的云服務平臺,也是工業互聯網落地的重要手段。而據媒體消息,IBM正在召集工業領域的專家來改善Watson軟件平臺的算法,助力Watson軟件平臺強勢進軍此前GE已獲得優勢的醫療和工業領域。微軟也在不遺余力地推銷其開發的云平臺Azure,勸說客戶用Azure儲存工業數據。
看起來,一場“針尖對麥芒”的競爭似乎要在中國工業領域展開。
各自“圈地”
雖然基于不同的數據平臺各自為營,但事實上,大家對工業互聯網與數據之間的關聯有著十分相似的認識。
“工業互聯網時代是一個軟件定義機器的時代,是一個數據經濟的時代,數據在工業互聯網時代將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楊濤表示。
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峰不同于楊濤“工業互聯網”一詞的選用,而用“工業4.0”與“物聯網”來詮釋。
“物聯網把人和物連接在一起,通過數據分析來優化生產線、提高產品區分度、品質等。但現在工業4.0下還沒有這樣一個平臺,將下游數據通過傳感器連接,進行收集和分析。”趙峰坦承,他希望該平臺能達到現在微信平臺連接人與人的效果。
他們也不斷比拼各自平臺在工業領域取得的成果。
7月,GE與中國電信集團宣布合作,將GE工業互聯網大數據軟件平臺與中國電信的基礎設施和增值服務對接,形成工業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使用PREDIX軟件服務平臺及相關應用,聯合中國電信的電話、互聯網接入及應用、移動通信、數據通信、視訊服務等多種類綜合信息服務,為目標客戶群提供應用解決方案。雙方還將開展影像云儲存、遠程醫療應用、智能制造、云計算等領域的合作。
據了解,迄今為止,GE已經在中國開展了12個工業互聯網試點項目,逐步推動40多個大數據分析應用落地。
微軟云平臺Azure動作也不小。今年,微軟與德國老牌奢侈電器制造商美諾達成物聯網方面的合作。3月,微軟Windows Azure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落地,推動工業化、信息化融合,希望滿足河南企業轉型升級的技術需求。4月,微軟和富士通宣布達成合作,共同致力于通過物聯網和M2M(machine to machine)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趙峰還特別介紹了德國電梯制造商ThyssenKrupp聯合獨立IT與商務服務公司CGI開發的一套物聯網技術解決方案。該套方案可以對其電梯和自動扶梯的運營情況實時監控。
“他們和微軟一起,把全世界正在運營的該品牌電梯全部連在網上,通過大數據分析就可以做預測性維護,可以預知什么時間電梯會發生故障、故障原因、維修時應該換哪些部件、宕機時間等。”趙峰盛贊道。
而據媒體消息,IBM將以10億美元收購醫學成像設備提供商Merge Healthcare,而IBM計劃將Merge的技術整合到Watson的人工智能技術中,力推Watson進軍醫學影像分析領域。
欲打通數據平臺
不過,連接時代帶來的是設備、數據的互聯,而工業互聯網更重要的價值是數據平臺的互通。這需要競爭對手坐下來共同探討解決途徑。
一個領域往往有很多協議存在,“一只手都數不過來,要想實現互聯互通,協議要能夠兼容,數據能夠從一個系統傳到另外一個系統。”趙峰舉例說。
他指出,現在每個行業、產業、供應商、制造商都有自己的大數據平臺,但是還需要把制造、物流、商務、用戶全部補充進來。趙峰認為,數據共享產生的價值遠遠大于分散的價值,不能獨守數據、各自為戰。
但是,一個愿“打”,還要一個愿“挨”。
有一些中小設備制造商更愿意與大數據平臺合作,中小廠商把這類維護和分析工作交給開放的大數據平臺,自己就更專心于設備生產、銷售,但是有些大型設備制造商則有實力自己或聯手開發數據平臺。比如,今年6月底,京東方宣布已與IBM簽署軟件許可與聯合開發協議,雙方建立聯合團隊,開發健康管理和成果導向分析系統,建立基于認知計算的健康管理大數據平臺。
因此,成為工業互聯網時代操作系統的唯一提供商不是所有平臺“猛追”的目標,他們也歡迎合作。
楊濤強調:“GE的PREDIX是第一個面向行業推出工業數據分析的平臺,工業互聯網剛剛興起,所以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是非常好的局面。我們也樂見許多友商能夠一起推進行業的成熟化發展。”
她表示,PREDIX現在面向全行業開放了API接口,讓所有開發者參與進來,其狀態類似于iOS和安卓平臺。“如工業領域的軟件應用開發者,可利用這個平臺上的微服務包進行自主化開發。”
“游戲”剛剛開始
不過,工業互聯網下數據平臺的打通本身就不是一個容易的任務。
趙峰指出,工業互聯網或工業物聯網,與消費互聯網不同,它是一個垂直系統。比如,煉鋼、煉油、發動機的數據平臺現在仍尚未打通。
“這里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整個業界要往前走,一定要明白這里的數據怎么打通。”趙峰強調,其中很重要的是數據擁有所有權,如何把所有權分享給其他人?
“有數據所有權的人不管是個人用戶還是企業用戶,都可以來定義哪些數據可以分享給他人,在分享之后可以定義在數據上能做什么事情。這樣的機制還有待建立,目前進行的工作包括數據管理、云計算,以及在此基礎上做的集成與整合。”趙峰坦言,他希望業內把標準的形態、互相兼容的接口定義好。“工業界剛剛開始做這個工作,要有開放的心態、互相擁抱來把這項工作做好。”趙峰與楊濤再次不謀而合。
“招兵買馬”“抱團發展”也在同時進行中。
2014年,AT&T、思科、GE、IBM和英特爾成立了全球工業互聯網聯盟(IIC)。GE中國軟件及分析中心總經理胡曉曾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聯盟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大家都用同一種語言說話”——即建立工業互聯網的相關標準。今年5月,記者參加GE媒體溝通會時,楊濤透露,GE目前在中國已經著手幫助建立中國的工業互聯網相關標準。7月,記者又獲悉中國電信、海爾、華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等中國企業和機構也已經加入GE倡導的IIC。
而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戰略市場官原烽則重申:“這需要全產業鏈來合作。像楊濤和趙峰提到的,在產業鏈上一起來合作、數據共享,然后實時地進行傳遞,讓‘物’自主決策,實現系統自動化,減少人的參與,整個運作非常細致。我認為工業互聯網應該達到這樣的程度。”
資料鏈接
工業互聯網下,企業經營管理中需要的數據分為哪幾類?
第一,戰略類型的數據。在企業經營管理中,需要對以時間序列為基礎的各項數據進行風險評估,預測、計劃和決策支持、盈利規劃、分析診斷等。這些結構化數據可以從現行的數據倉庫系統、商業決策支持系統、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當中獲得。
第二,運營數據??梢詮纳a系統、NES系統、生產過程系統、生產流程中的數據發現問題,進行隨機分析,管理各項運營指標,進行風險分析和風險管理。
第三,基于事件驅動的實時數據,數據都是非結構化的。比如,傳感器、工業互聯網和基于人的行為所產生的各種數據和視頻等。
工業互聯網時代需要管理的是真正的大數據,有別于傳統的管理信息技術,我們需要用到的是大量的基于大數據的分析,對海量數據進行高性能的處理、機器學習、復雜分析和預測分析是在工業互聯網時代進行數據分析的必要手段。
(李勤根據GE工業互聯網大中華區總經理楊濤的發言整理。)
原標題:工業互聯網時代構建數據平臺版圖:“圈地”下的“抱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