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未來6年,全球生物傳感器市場將經歷快速增長,該市場2014市值為129億美元,到2020年將達到225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9.7%。按地理劃分,北美是全球生物傳感器的最大市場,2014年市值57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95億美元,預測期內復合年增長率為8.9%。同時,由于醫療保險普及率的不斷擴大、人口基數大以及衛生保健系統的不斷升級,亞太地區將成為增長最快的地區。

生物傳感器是對生物物質敏感并將其濃度轉換為電信號進行檢測的儀器。目前,生物傳感器已廣泛應用于醫學檢測、食品毒性檢測、工業加工和監測、農業應用、環境污染控制等方面。
我國是生物傳感技術研究大國,但產業化發展緩慢,2012年全球生物傳感器市場銷售額突破100億美元,預計2020年將達225億美元,但目前我國生物傳感器產品占國際市場份額不到10%。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山東在生物傳感器研究上是非常有建樹的,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據悉,山東省科學院是我國唯一實現生物傳感器產業化應用的科研單位,已經先后研制出葡萄糖、還原糖、乳酸等多種生化分析傳感器,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95%以上,在國內食品發酵、生物醫藥等科研及產業領域廣泛應用,突破了傳統生產過程只依賴于物理和化學傳感器的落后局面,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為我國生物工業的過程控制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支撐。據了解,山東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還計劃聯合中科院及相關企業,組建全國首個生物傳感器協同創新聯盟。
目前,生物傳感器的廣泛應用仍面臨著一些困難,今后一段時間里,生物傳感器的研究工作將主要圍繞選擇活性強、選擇性高的生物傳感元件;提高信號檢測器的使用壽命;提高信號轉換器的使用壽命;生物響應的穩定性和生物傳感器的微型化、便攜式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