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電“智造”不僅僅是產品的智慧、智能升級,還包括家電生產制造過程的智能化、自動化。隨著海爾、長虹、海信等家電企業入選專項項目,中國家電業將率先迎來智能制造轉型。
1、家電企業加快自動化進程
多年以來,家電都屬于大規模制造、勞動密集型產業,家電生產很多還是靠人工組裝,需要大量的一線產業工人,但隨著人力成本的不斷上漲,對年輕一代產業工人管理難度不斷加大,還有年年都有的“用工荒”,逼得企業不得不尋求轉變。
隨著自動化設備成本逐步下降,以及機器人下游應用領域得不斷拓展,盡管腳步慢于汽車和消費品行業,如今在家電領域,美的、創維、格蘭仕、格力、海信、志高、奧馬等,都在大量使用自動化設備或機器人,以使得品質穩定得到保障、均衡生產能夠順利進行。
今年以來,家電企業更是加快了在自動化改造上的節奏,并積極投入。海爾投產了沈陽冰箱、鄭州空調、青島熱水器、佛山洗衣機四個互聯工廠,海信科龍布局智能制造基地,格蘭仕繼去年改造了微波爐生產基地后,今年還將引入洗衣機自動化生產線,TCL計劃把華星光電智能化生產的模式復制到彩電、手機等旗下其他業務,美的空調今年在自動化的投入就達到近10億,未來五年共投入50億。
未來的家電制造工廠里,機器人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預計,未來幾年中國機器人每年新增數量將會保持在35%左右,預計2020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新增量將達到22萬臺。
2、自動化操作減小誤差 提高產品性能
在人力成本提升的大背景下,提升公司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是家電由制造向“智造”轉型一大本質。2011年,美的空調大概是500億元的營收規模,工人數量在5萬以上,2014年總營收接近700億元,工人數量是2.6萬人。而艾美特電器(九江)有限公司,對電風扇馬達加工線進行自動化升級改造,馬達加工線生產人員從原來250人降至50人。
此外,“智造”升級在提升企業效率的同時,還有生產安全的考慮。據艾美特電器(九江)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萬全介紹,在家電生產制造流程上,很多機床、設備的操作存在風險,包括人為誤操作對人身的傷害風險、職業傷害風險等,自動化流水線能夠避免這些風險的發生。另外,機器的自動化流程,往往比人工操作誤差要小,能夠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可靠性,提升用戶使用體驗。
業內產業觀察家指出,隨著國家從政策方面鼓勵推動智能制造,預計家電制造升級將進一步提速。張萬全表示,未來艾美特將在生產“智造”方面持續發力,預計在未來三年內實現員工減半。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總裁吳文新也指出,未來五年,美的準備在企業生產制造自動化方面投入50億元,對制造系統全面升級。
而據海爾方面介紹,在佛山的海爾洗衣機互聯網工廠基于全球最先進的信息化系統,還實現了全程可視化。全球各地的用戶通過PC、手機等終端可以實時看到生產信息,比如何時排產、何時上線等,并看到核心模塊的供應商信息,以及安全、噪音等方核心質量信息等,將生產工廠全面透明化。
3、相關鏈接:智造升級“定制家電”得到發展
在家電企業對制造工廠進行“智造”升級之后,也開始探索從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的轉型,用差異化產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吳文新表示,美的空調的制造升級,首先是要實現自動化、再就是智能化,然后是信息化。他舉例,“未來用戶選擇一個白色或者紅色面板,馬上就可以下單到工廠,這就是信息化,是未來的必經之路”。
海爾已經率先嘗試了定制生產。日前,海爾就宣布其首批由50萬用戶參與眾創定制的洗衣機正式下線。據海爾歐洲白電總經理JeanFranck介紹,這批訂單來自于英、法、德、意、西班牙等國的渠道商,首批眾創洗衣機最終方案便是用戶從79個模塊方案中挑選出的2個最佳組合。
據了解,這款洗衣機有著明顯的用戶定制的特征,最具差異化的就是將ABT材料應用范圍拓展到了智能投放模塊上,更大程度上實現潔凈、殺菌的效果,同時,洗衣機的操控屏比以前更大,使得用戶的操作更加方便。此外還滿足歐洲等地區對節能環保更高程度的要求,能耗值比歐洲的最高A 標準還要節能40%。
業內人士指出,盡管“量身定做”家電還并不現實,但在常規產品基礎上多了更多可供選擇的模塊組合,這類個性化產品將是未來市場的主旋律,隨著工業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定制家電有望迎來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