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酷炫的時代,越來越“聰明”的機器人正在替我們操辦各種大小事務,人類開始從各種勞動中解放出來。目前,由機器人扮演的服務員、廚師、導購、教師、空姐等角色已鮮活的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無處不在的機器人
1月13日,合肥國購廣場引進了中科大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可佳”充當導購員。“可佳”工作的購物廣場總面積10.6萬平方米,包括300多個商鋪,日均客流量超過10萬人次。面對這樣高強度的動作,“可佳”也是蠻拼的。
同日,東方航空引用了“微軟小冰”社交平臺。“小冰”是一款人工智能機器人,她可以向乘客與機上空乘團隊“傳紙條”,展開機艙內的私信互動。小冰還具有呼叫空姐、空地交流、接機提醒、自定義餐飲等技能。
這是關于智能機器人最新的消息,而事實上并不止這些。就拿餐飲業來說,機器人餐廳可以說是遍地開花。目前國內已有多個城市開設了機器人餐廳。一些大型機器人餐廳還用機器人充當迎賓、點菜員、送菜員甚至大廚。例如合肥的機器人餐廳有近40名機器人各司其職;哈爾濱的機器人餐廳則要求機器人烹制的菜品一個季度進行一次調整,以保證食材的應季和新鮮;蕭山的機器人還能用地方話與客人簡單交流。
從這些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出,機器人漸入尋常百姓家,已經不再是科幻電影中的“神秘角色”了。
服務機器人大有可為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提到的“可佳”導購是“可佳”機器人首次走出實驗室、進入大型公共場所,進行大范圍、大量人流條件下的自主導航,為不同用戶提供購物咨詢、導引等細致服務,同時這也標志著我國智能服務機器人的研發進入了實用化階段。
在業內看來,在機器人領域,工業機器人已經受到廣泛關注并取得較大發展。但市場體量巨大,未來更具有增長點、應用范圍更廣泛的服務機器人反而更具有發展潛力,成為下一個值得關注的細分領域。
服務機器人是一種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機器人,它能完成有益于人類健康的服務工作,但不包括從事生產的設備,服務機器人的定位就是服務。從機器人的功能特點上來講,它與工業機器人的一個本質區別在于,工業機器人的工作環境都是已知的,而服務機器人所面臨的工作環境絕大多數都是未知的。
服務機器人將成為人類生活的必要伴侶,我們可以分為專業領域服務機器人和個人家庭服務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的應用范圍很廣,主要從事維護保養、修理、運輸、清洗、保安、救援、監護等工作。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個國家在發展機器人,其中25個國家已涉足服務型機器人開發。在日本、北美和歐洲,迄今已有7種類型計40余款服務型機器人進入實驗和半商業化應用。
我國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研發與日本、美國等國家相比起步較晚。在國家863計劃的支持下,我國在服務機器人研究和產品研發方面已開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日前,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成立,其發展的重點就是商用服務機器人、家用服務機器人、餐飲服務機器人等領域,其目標就是機器人觸角服務業的各個領域。可見,我國也已走在了發展服務機器人的路上。